招標編號: | 川政采談[2012]040號 |
---|---|
加入日期: | 2012.11.26 |
截止日期: | 2012.12.04 |
招標代理: | 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 |
地 區: | 四川省 |
內 容: | 第一包: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 數量:一批 |
采購公告標題: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采購項目競爭性談判公告
采購項目名稱: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政府采購
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受采購人的委托,擬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采取競爭性談判方式進行政府采購,歡迎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前來報名談判。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一、項目名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政府采購
二、項目編號:川政采談[2012]040號
三、采購項目技術及商務基本要求:(詳見附件)
四、項目分包及數量:本次采購項目共一包
第一包: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 數量:一批
五、供應商參加談判應當具備的資格條件:
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條件。
六、供應商應當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
1、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2、稅務登記證(國稅或地稅)復印件。
3、談判代表身份證復印件。
4、如談判代表不是單位法人代表(負責人),須附有“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5. 供應商須提供系統集成資質叁級及以上資質復印件。
6. 供應商須提供CMMI 3級及以上資質復印件。
7. 供應商須提供軟件企業證書及高新企業證書復印件。
8. 供應商須提供至少一個特種設備及相關行業單項項目合同額100萬及以上的合同復印件(原件備查)。
七、談判文件售價:人民幣 400元/份(談判文件售出不退,談判資格不能轉讓)。
八、獲取談判文件的時間:自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4日,每天(節假日除外)09:00---12:00時;13:00---17:00時(北京時間)。
九、獲取招標文件的方式及地點:請供應商直接到成都市玉沙路155號福德酒店2樓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服務窗口購買。
十、供應商報名及遞交響應文件截止時間:2012年12月5日14:30時(北京時間)。
供應商報名及遞交響應文件地點:成都市玉沙路155號福德酒店2樓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談判室。
十一、談判時間:當場宣布資格審查結果后,立即簽到組織談判。
談判地點:成都市玉沙路155號福德酒店2樓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談判室。
十二、采購人: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十三、采購代理機構: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
地 址:***
郵 編:610017
采購文件發售咨詢:服務窗口
聯系人***
電話:***
采購文件編制及咨詢:采購一部
聯系人***
電話:***
開、評標工作咨詢:采購二部
聯系人***
電話:***
附件 采購項目技術和商務要求
第一包: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升級改造 數量:一批
一、售后服務要求
為保證本次系統在升級改造結束后的正常運行,投標人在投標方案中應明確承諾向用戶方提供有效的、及時的維護服務和技術支持。具體要求如下:
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 升級改造完成后兩年內,投標人需提供兩名維護人員駐用戶現場維護,并協助用戶培養省內信息化人才。
? 提供技術咨詢;
? 對系統出現的BUG打補丁修復;
? 針對用戶需求進行系統調整(不涉及新增功能);
? 提供7*24小時技術服務電話;
? 每月提供至少1次巡檢;
? 每天提供至少1次備份服務;
在保修期內,如升級改造后的系統發生故障,投標人應免費修正或更換,投標人應列出免費售后服務期結束后提供系統維護、技術支持服務的方法、內容和所需費用;
除提供上述技術服務外,投標人有責任提供以下形式的技術服務:
電話咨詢:免費提供咨詢電話技術支持服務,解答用戶在系統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操作方法。
現場響應:遇重大技術問題,投標人應及時組織有關技術專家進行會診,并采取相應措施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
二、交貨及付款情況
系統改造為合同簽訂后的一個月之內,培訓周期由采購方另行安排。
投標人應按國家、行業、地方等相關標準對升級改造后的系統進行測試,保證系統符合本次項目建設的各項要求,并向業主方提供各類驗收必需的文檔,作為驗收依據。
系統驗收合格的條件必須至少滿足以下四個要求:
1、試運行時功能、性能滿足合同和實施方案的要求;
2、系統總體功能、性能測試和試運行驗收時出現的問題已被解決;
3、已提供了合同約定的相關資料;
4、已通過業主方組織的試運行測試。
交貨地點: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付款方式:銀行轉賬支付。
三、采購項目內容及要求
1、項目概述
四川省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自2009年投入正式使用以來,建立了特種設備省級基礎數據庫,解決了特種設備監察、檢驗業務互動問題,基本實現了特種設備使用環節的動態監管,提高了監察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特種設備的信息化水平與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狀況和安全監察工作的實際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信息標準化工作、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挖掘分析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與信息化建設相適應的應用人才培養和持續維護機制尚未建立。
近三年來,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進行了修訂,完善了特種設備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監察的基本制度。按照新《條例》的規定,質檢總局將把現行委托省級局實施的特種設備許可項目,全部下放省級質監局自主實施。質檢總局特設局和四川省局“十二五”規劃中,也強調了特種設備層級監管即省級、市級、縣區級的分層監管機制的重要性。目前使用的特種設備綜合業務系統,尚不能完全滿足新的行政許可要求和層級監管的要求。
特種設備綜合業務系統運行的三年時間內,用戶量逐年增大,目前全省監察\檢驗機構共計200多家,監察檢驗人員1600余人共用一套省級平臺進行業務辦公,系統負荷較大,日常維護量繁重,急需建立持久的維護機制。省內不同地市監察檢驗機構間的個性化需求日益明顯,統一的平臺限制了不同地市的個性化發展要求,阻礙了各地市特種設備信息化的創新,急需分離監察、檢驗,建設既滿足全省統一監管,又滿足不同單位個性化管理要求的綜合業務平臺。
本次系統升級改造主要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1、建設全省業務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監察、檢驗信息交換、共享但業務處理流程及管理相對獨立;
2、根據特設總局新的行政許可管理條例,重新設計、開發行政許可系統及其相關的公眾信息平臺;
3、根據特設總局新的規范要求,重新設計、開發250份業務報表及其相應的功能;
4、根據省局要求,實現按省、市、縣(區)三級進行分層、分級管理;
5、根據省局要求,對全省21個地市各級監察、檢驗機構進行巡回培訓、指導,并對符合條件的檢驗機構進行數據回遷到本地管理、利用;
6、根據省局要求,完成系統維護人才的培訓、培養,并建立長效的系統維護機制。
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企業與監管部門的網上交互平臺,企業可實現監管信息的收集和報送。
? 實現行政審批、特種設備安全日常監管等業務的網上申請和辦理。
? 企業可查詢自己在監管部門備案的各種信息,并可以申請修改,以保證監管部門備案的信息保持動態更新。
? 向企業提供法規、標準查詢、行政審批、年度報告、自查表填寫等方面的幫助。
? 記錄和收集法律法規要求的企業信息,并建立特種設備企業基礎數據庫。
? 重新設計單位管理,改變單位統計方式,將單位的設備和人員要素相關聯,實現以單位為主線的新的管理要求。
? 整合四川省質監局現有特種設備業務系統、建設四川省特種設備層級監管系統,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情況下,將省級、地市級、區縣級監管的重點層次化,真正建立起全省特種設備監管的長效機制。
? 建設特種設備溯源及預警數據中心,為特種設備監察和檢驗提供決策數據和輔助手段。
? 重新設計系統中報表部分,在國家規范的要求下,使報表的操作更簡潔,更智能。
? 優化數據庫結構,調整統計查詢功能,對于常用的數據元素,可以達到即席查詢的效果。
? 優化設備管理模塊,解決設備數據準確性、狀態準確性、歷史記錄準確性以及分布式服務器設備數據可能產生的冗余問題。
2、總體要求
? 要求采用通用性好的計算機系統、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以及大型數據庫系統,保證系統良好的性能。
? 要求基礎應用平臺為業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和運行提供技術支撐,并具有靈活的可擴充性和高度的可配置管理性。
? 系統應滿足用戶的要求,穩定、可靠、實用。人機界面友好,輸出、輸入方便,圖表生成靈活美觀,檢索、查詢簡單快捷。
? 支持B/S和C/S兩種結構的應用程序;
? 集成性、數據訪問能力強,可以訪問各種異構數據;
? 建立完整、合理的用戶授權管理,對訪問系統的用戶進行身份認證,采用日志和審計系統對在各個重要環節進行操作進行記錄和審計。在敏感信息的傳送中采用數字簽名和加密技術,保證信息傳送過程中的安全;
? 具有良好的可伸縮性、平臺無關性。
? 系統提供良好的人機接口界面,采用標準的Web瀏覽器(如IE)就可以訪問。根據業務及管理的相關性,系統被劃分為獨立的模塊,每一模塊完成其相應功能,降低了模塊間的耦合度。
? 按照信息密級,在不同的信息安全域實施相應的安全等級保護;對不同安全等級的信息,通過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實現授權訪問;同時整個系統具備數據備份、恢復和應急響應等功能。
? 系統數據應及時、準確、完整,能夠滿足匯總統計、分析展現等要求。
? 檢驗報表的設計必須采用自定義表單來實現,便于維護和調整。
3、主要功能要求
3.1行政許可
是對單位許可范圍信息進行資質辦理和管理,包括設計資質辦理、制造資質辦理、安裝改造維修資質和施工告知辦理、氣瓶充裝資質辦理、檢驗檢測資質辦理,詳見下圖:
所有的資質申請單位注冊賬號成功后均可通過升級改造后的公眾信息平臺(外網)進行各項行政許可資質申請辦理,管理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流程進行業務辦理,直至公示,以實現政企聯動辦公。
3.2動態監管
動態監管是對設備的重點監管、日常監管及監察、檢驗系統互動。
? 要求合理實現監察、檢驗系統的分離,監察系統用統一個平臺,檢驗系統可以各地市分別部署;
? 要求設計高效可靠安全的數據交換平臺,進行各監察、檢驗單位數據的互動;
? 要求保持各地市各機構數據的獨有性,并實現省級、市級、區縣級數據的分層管理。
3.3單位管理
單位管理是對特種設備相關各類機構和單位信息的維護管理,如:監察機構、檢驗機構、生產單位、使用單位、考試機構等的單位主題信息的維護管理;對附屬信息的管理,如:單位部門信息、單位人員情況、單位設備情況、單位資產、單位經費等管理。
? 要求單位實現分類管理,可按不同要求分類。例如重點管理單位:分為一重點監控單位”、“二類重點監控單位”、“三類重點監控單位”和“一般單位”;
? 要求單位可進行區域化管理,增加單位區域化區分標志。
3.4設備管理
改善設備注冊,解決設備數據準確性、狀態準確性、歷史記錄準確性以及分布式服務器設備數據可能產生的沉余問題。
? 要求設備注冊適應多個注冊入口情況下,設備數據唯一性要求;
? 要求設備注冊實現上級機構對下級機構數據自動分發要求。
3.5報表管理
對監察管理系統中的部分報表(30份)和檢驗管理系統中的全部報表(160份)及相關功能進行重新設計和開發。
? 要求按照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最新規范要求設計報表;
? 要求檢驗報表的設計和使用必須滿足各地市檢驗機構質管體系的要求,符合國家相關規范及標準。
? 要求檢驗報表的內容和樣式的設計必須采用自定義表單工具進行設計和開發,以滿足可以及時、靈活地對檢驗報表的內容和樣式進行調整。
3. 6層級監管
實現按省、市、縣(區)三級進行分層、分級管理,填寫和辦理證后監管一覽表(省級、市級、縣區級)、重點監控一覽表(省級、市級、縣區級)、重大隱患一覽表(省級、市級、縣區級),隱患抽查一覽表(省級、市級、縣區級)、安全監察指令書(省級、市級、縣區級)等業務并進行流程管理。
? 要求省局以證后監管和重點監控為基點;
? 要求市(州)局以全面構建安全責任體系、全面運行動態監管體系、全面建立應急響應體系;
? 要求縣(區)局以建立一檔(特種設備監管單位檔案)、一表(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督檢查表)、一帳(特種設備監管臺帳)、一圖(特種設備區域監管電子動態圖)
3. 7綜合查詢及決策分析
升級改造綜合查詢和決策分析功能,按照單位、設備、人員主題形式,實現查詢的關聯互動。
? 要求按照省局最新要求設計統計報表;
? 要求能以單位為主線,統計單位相關設備及人員;設備以區域或分類為主線,實現各級機構設備監管查詢。
3. 8數據交換
通過開發數據交換接口以及數據采集、分析、利用等應用功能,建設全省業務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監察、檢驗信息交換、共享,實現特種設備數據大集中。
3.9 培訓要求
在系統正式運行之前安排專人(需參與開發且十分熟悉系統的人員,人數不少于兩人)配合業主方開展培訓工作,并在系統正式運行后,根據業主方安排配合業主方進行全省21個地市監察、檢驗機構用戶的巡回培訓、指導,每個地市培訓時間不少于三天。
培訓內容:有關特種設備綜合業務系統的應用培訓。
培訓對象:培訓對象包括系統使用、維護人員及其它用戶。
培訓方式:培訓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課堂培訓或者客戶現場培訓等方式。課堂培訓需提供對系統的操作培訓、維護培訓等;客戶現場培訓需對系統管理和系統操作使用人員現場進行講解和操作演練。
培訓費用:在項目的設計方案中應提供詳細的培訓計劃、大綱、課程內容等相關內容,供招標人參考。投標人必須為所有被培訓人員提供培訓用的文字資料和講義等相關用品。投標人應將所有培訓費用(含培訓教材費),計入投標總價。
采購結果公告: 暫無